这些血糖检测误区,大家都了解吗?
血糖检测是一种诊断糖尿病的有效手段,通过对它的检测,有助于做到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。不过,有调查显示,不少人做的血糖检测都不太准确,存在一定的误区,如此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,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。具体有哪些误区,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:
误区1、只监测空腹血糖
其实,餐后血糖与空腹血糖的重要性差不多,甚至是更大。但在目前的血糖检测中,大家大多做的是空腹血糖,做餐后血糖的人还比较少。
如果大家想要更准确的诊断糖尿病,那在做血糖检测的时候,不仅要做空腹血糖,还应不要忽视了对餐后血糖的检测。要知道虽然查空腹血糖可以判断有无糖尿病,但在糖尿病的早期,餐后血糖可能会在空腹血糖升高前出现异常,如此有助于及早发现到糖尿病的存在。
误区2、抽血时间不正确
一般只有在空腹的状态下测血糖,才能更真实准确的反映出胰岛素的分泌水平。而要做到这点,通常需要大家在检查前一晚吃饭后保持至少8~l 2个小时后的空腹,然后到隔天早上7点之前所采血测得的血糖值才算是空腹血糖值。
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,许多人虽然也是空腹来查血糖的,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,大家来做测血糖的时候都快接近中午了。此时所测的血糖,已经有点晚了,不能够很准确的反映出受检者体内真正的空腹血糖水平,大家需要引起注意。
误区3、随便抽空做监测
一些糖尿病患者没有定期去做血糖检测,不是长时间不查,就是想起时才去做检查,这样不利于控制病情。建议大家最好能有规律的去检测血糖,而且要注意检查时间,最好可以在检查当天早上6:00~8:00时间完成空腹血糖检测,免得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。
误区4、监测之前把药停
有些糖尿病患者觉得检测血糖前应把降血糖药给停了,不然会影响到血糖检查的真实性,但实际上却是停药后检测到的结果是不准确的。这是因为停药后不仅会引起血糖波动,还可能会加重病情。所以,为了能准确的反映血糖情况,大家应在检测当天正常服用降糖药,不过要提前告知检查医生。